范旭東(1883—1945),名銳,湖南湘陰人。著名愛國實業家、我國近代化學工業奠基人、公司前身的“永久黃”團體創始人。1910年畢業于日本京都帝國大學。1914年創建久大精鹽公司,任總經理兼技師;1917年創建永利制堿公司,任總經理;其后創辦青島永裕鹽業公司、南京硫酸铔廠,江蘇大浦鹽廠,從此奠定了以鹽為本,酸、堿為兩翼的中國近代化工的基石;1922年創辦黃?;瘜W工業研究社,任董事長;1928年創辦《海王》旬刊;1934年首創“四大信條”企業精神?!捌咂摺笔伦兒?,他帶領“永久黃”團體西遷四川,創建華西化工基地,有力支援了抗戰,保留了民族化工命脈。1943年親擬“十廠計劃”,以期戰后大展化工宏圖。他崇尚科學、發展實業、尊重人才、講究經營,歷經坎坷、披荊斬棘,為民族化工事業奮斗三十余年。1945年10月4日,病逝于重慶寓所。毛澤東親書挽聯“工業先導、功在中華”。
李燭塵(1882—1968),原名華榗,湖南永順人。著名政治活動家和愛國實業家、我國近代化學工業奠基人之一、中國民主建國會創始人之一。1912年入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電氣化學科。1918年任久大精鹽公司技師,后任永利堿廠廠長、永利化學工業公司副總經理,協助范旭東創辦南京硫酸铔廠。1938年為抗戰內遷總負責人,指揮團體安全撤至四川。1945年多次受到毛澤東接見。范旭東逝世后,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、永利化學工業公司副總經理和久大鹽業公司總經理。新中國成立后,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。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,華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,食品工業部部長,輕工業部部長,第一輕工業部部長;全國人大常委、全國政協副主席、全國工商聯副主任委員、民建代理主任委員等職。1968年10月7日,在北京逝世。
侯德榜(1890—1974),字致本,福建閩侯人。世界著名科學家、化工專家、我國近代化學工業奠基人之一。1916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士學位。191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、1921年獲博士學位,同年經陳調甫舉薦,應范旭東之邀,毅然放棄制革專業,專心研究制堿技術,1926年制造出合格的“紅三角”牌純堿,兩次榮獲國際金獎。1933年在美國出版英文版《純堿制造》,將封鎖70年的蘇爾維法制堿技術公布于世;1937年主持建成世界水平的南京硫酸铔廠;1941年發明“侯氏堿法”,為世界制堿技術開辟了一條新途經,得到國際學術界重視。先后任永利堿廠、铔廠和川廠廠長;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總經理。新中國成立后,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,任化工部副部長等職,為我國化學工業的開發、建設和生產作出了卓越貢獻。1974年8月26日,逝世于北京。
陳調甫(1888—1961),字德元,江蘇蘇州人。著名實業家、化工專家和教育家。1916年畢業于蘇州東吳大學,獲碩士學位;1917年與范旭東等人進行純堿小型實驗成功;1918年赴美國進修,受托在美國為永利堿廠設計圖紙、訂購設備,薦聘侯德榜等技術人才;1919年攜帶圖紙回國,主持永利堿廠建筑施工、設備安裝和工藝調試;1923年側重于企業管理工作,主張實行八小時工作制,在我國工業管理史上占有重要一頁。1933年又為永利南京硫酸铔廠踏勘,提出選址意見,得到采納。從1917年到1937年,為永利工作20年,歷任廠長、技師長、制造部長及實驗室主任等職,為制堿事業做出重大貢獻。1929年,征得范旭東同意,創辦了永明漆廠,成為我國油漆大王。新中國成立后,曾任化工部華北化工研究院副院長、天津化工學院副院長。1961年12月25日,逝世于天津。
孫學悟(1888—1952),字穎川,山東威海人。著名的化工專家,我國應用微生物的拓荒者、化工科技事業的開拓者。1905年留學日本并加入同盟會;1911年赴美留學,1915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,1919年回國。1922年應范旭東之邀來到塘沽,創辦黃?;瘜W工業研究社并出任社長。他廣聘著名學者,自由選擇課題,帶領技術人員為永利、久大解決生產技術難題,開展釀酒等微生物研究,研制出中國第一塊金屬鋁,科研成果累累,培養了一批優秀化工科技人才,成為“永久黃”團體的“神經中樞”。他重視知識推廣和科普,研究報告匯集出版;抗戰西遷時期,創辦《黃海?發酵和菌學》。新中國成立后,推動黃海社公私合營,1952年黃海社由中科院接管。孫學悟一生淡泊名利,為中國基礎化學工業發展獻出了畢生精力。1952年6月15日,逝世于北京。